長壽:破解老化密碼

市場透視

科學正在研發減緩、阻止甚至逆轉老化的方法。我們探索最有希望的進展,以及科學突破和有趣投資之間的聯繫。

分享

04.06.24

Frédérique Carrier
加拿大皇家銀行歐洲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投資策略主管

重點

  • 壽命的延長揭露了上一代人未知的新健康狀況。科學家的注意力已轉向延長 「健康壽命」,即人在老年時健康的年限。
  • 進入 21 世紀以來,科學家對衰老的生物機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隨著生物損傷的累積和得不到修復,與衰老相關的疾病,如心臟病、骨質疏鬆症、白內障和神經退行性疾病就會出現。
  • 解決老年相關疾病的 3 種方法似乎大有可為:抗衰老劑、幹細胞再生和染色體末端延長。此外,其他領域的生物技術創新也有助於更有效地治療癌症等慢性疾病,從而延長「健康壽命」。
  • 最令人興奮的生物技術創新,不一定是最有上升潛力的投資。投資者還應評估競爭格局以及法律和監管環境,以判斷某種特許經營是否可能持續多年。

新興的科技不斷進展,正推動各種創新,改變我們今天和未來的生活、工作和互動方式。RBC 財富管理的「創新」系列報告探討了這些變革的推動力,以及它們如何帶來引人注目的投資機會。

本系列的首份報告聚焦於與老化有關的科學進展。在過去 20 年中,科學家對老化的生物學變化有更全面的了解,並正在開發減緩、阻止甚至可能逆轉老化對身體和心理影響的方法。我們將深入探討幾項最有希望的進展,並探討科學突破和投資之間的聯繫。

從壽命到「健康壽命」

得益於醫療和社會進步,人類的預期壽命在過去 150 年裡延長了一倍。由於有更清潔的水、更好的營養、更先進的疫苗和抗生素,嬰兒死亡率在很大程度上得以降低。如今,在發達國家出生的嬰兒甚至有機會活過 80 歲。

各地都有很大改善

1850 年代以來的出生時預期壽命

Life expectancy at birth since the 1850s

資料來源—《從數據看世界》(Our World in Data)

壽命的延長帶來許多過去幾代人幾乎沒有經歷過的情況—他們或死於戰爭、意外事故、飢荒或流行病。因此,科學家將注意力轉向延長「健康壽命」,即生命終結前的健康年數。科學刊物《自然》(Nature)2018 年發表的一篇文章指出,人的一生中有 16% 到 20% 的時間每天都在與晚年的慢性疾病鬥爭。

這除了給患者和護理人員帶來困擾外,醫療費用也在激增。據阿爾茨海默氏症協會稱,到 2024 年,美國 65歲及以上阿爾茨海默氏症患者的醫療費用總額將達到 $3,600 億。這佔美國醫療費用總額的 8%,相當於癌症和心臟病的總和。阿爾茨海默氏症協會還指出,數百萬家庭成員和無償照護者已經提供了 184 億小時的照護,2023 年的價值為 $3,466 億。

隨著人口老化加劇,這些成本將持續上升,給社會和經濟帶來壓力。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到 2050 年,全球 60 歲及以上人口將達到 21 億。預計到本世紀中葉,中國 60 歲以上人口將超過 5 億。

即使在今天,在大多數人口老化的社會中,對福利和援助的需求也給醫療保健 和社會保障體系帶來了巨大壓力。對這些服務的更大需求很可能需要更高的稅收及/或增加政府債務負擔,進而可能推高長期利率。如果政府不提供或沒能力提供老年護理和善終服務,家庭可能要增加儲蓄,這樣便會削弱消費。

成功延長「健康壽命」可減輕政府和家庭的負擔、增加更多令人滿意的生活時間、帶來學習和發展新技能的機會,以及更長久地保持生產力。

什麼是老化?

在海明威的《太陽照常升起》中,一個人物被問到他是如何破產的。他回答說:

「兩種方式。逐漸,然後突然。」衰老也是如此。到 60 歲時,大多數人都至少有一種與年齡有關的疾病。到了 80 歲,大多數人都有幾種。

科學家提出了兩種假設,從生物學角度解釋衰老的原因。有些科學家認為,老化是由生命早期的相同發育過程引起的,這些發育過程早期是有用的,只是這些過程繼續進入成年期,導致老年後的情況惡化。例如,婦女更年期後出現的骨質流失,可能是哺乳期母親從骨骼中吸取鈣質以產生乳汁的過程的延續,而中年遠視可能是由於眼球晶狀體在成年後繼續生長造成的。

亦有科學家認為,衰老是身體自我修復能力的逐漸喪失。年輕時,身體會修復損傷,以確保基因能夠傳給下一代。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失去了有效的自我修復能力,損傷開始累積。

雖然科學家仍在爭論老化的驅動過程,但他們在老化的生理細節上大致同意:隨著身體功能逐漸衰退,細胞起了變化。

在《老化的標誌:不斷擴展的領域》(Hallmarks of aging: An expanding universe)中,西班牙奧維耶多大學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教授 Carlos López- Otín 帶領一個團隊於 2013 年編制了一份廣泛使用的老化特徵清單。他們最近對其進行更新,以反映自首次發佈以來生物科學的進展。他們確定了 12 個 「標誌」(見下頁表格),這些特徵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惡化,如果受到刺激則會加速老化,但似乎會隨著治療而減緩。

通過劃分問題,可以單獨處理每個特徵,從而提高破解老化密碼的可能性。實際上,許多標誌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這就增加了挑戰性,例如慢性炎症、DNA 損傷,以及線粒體(細胞的動力來源)的功能障礙。

簡而言之,一些老化機制包括:

  • 基因突變累積
  • 染色體末端崩潰
  • 組織被碎片堵塞
  • 細胞癌變,其他細胞進入僵屍狀態,傷害健康細胞
  • 幹細胞不再分裂,無法創造新細胞
  • 細胞的動力來源線粒體失修
  • 慢性炎症在體內蔓延
  • 腸道微生物群變得不那麼健康

最終,與年齡有關的損傷會加劇身體的脆弱性,並導致慢性疾病,如心臟病、骨質疏鬆症、白內障和神經退行性疾病。

老化的標誌

Terms

定義

概念

基因組不穩定性

基因組是生物體內的一整套遺傳物質,包括 DNA、基因和染色體。

基因通常被認為是遺傳自父母的特徵,但其主要功能是作為信息單位。

基因組穩定性通過遺傳物質的完美複製和對受損複製的修復機制,確保遺傳物質代代相傳。

基因組不穩定性是指突變的持續積累以及修復機制無法糾正這些突變。

例如,使細胞肆意繁殖的突變可導致癌症。細胞只能繁殖或分裂 40-60 次(幹細胞和癌細胞除外)。

端粒損耗

端粒是染色體末端的保護帽。它們有助於保護基因組和遺傳物質,並幫助細胞抵禦突變。每次細胞分裂時,端粒都會縮短。

端粒的縮短會限制未來細胞分裂的次數,最終導致健康細胞的數量減少。

表觀遺傳的改變

表觀遺傳標記是位於染色體特定位置的標簽,類似於條形碼,它告訴細胞使用哪些基因。

表觀遺傳標記的改變會影響基因功能。例如,表觀遺傳的改變會改變基因的表達模式,從而誘發癌症。

蛋白穩態的喪失

蛋白穩態是確保細胞以完美的狀態和正確的比例獲得正確蛋白質的過程。

蛋白穩態喪失會導致細胞產生形態不完美、數量不適當的蛋白質。不完美蛋白質的積累似乎是阿爾茨海默氏症或白內障等多種老年疾病的病因。

自噬功能失效

自噬是細胞用來消除其受損成分的廢物處理過程。

當自噬機制失效時,廢物就會堆積起來。

養分感知失調

養分感知失調是指細胞感知養分的能力下降。

養分感知失調會破壞細胞調節能量代謝的能力。

線粒體功能障礙

線粒體是細胞的動力室,負責呼吸和能量生產。

功能失調的線粒體產生能量的效率會降低。

細胞衰老

衰老細胞是那些不再分裂但繼續以僵屍般的狀態生存而不是自我毀滅的細胞。蛋白質通常被認為是飲食的重要組成部 分,但它們也賦予身體形態和力量,並進行大部分生命必需的化學反應。

衰老細胞會釋放出發炎蛋白,破壞周圍的健康組織,進而 對附近的健康細胞造成損害。

幹細胞衰竭

幹細胞是可以產生新細胞和再生組織的儲備。它們的特殊之處在於它們不斷分裂—與其他僅分裂 40-60 次的非癌細胞不同。

當幹細胞停止分裂時,便無法產生新細胞來取代舊細胞。

改變細胞間通訊

細胞間通訊是指細胞相互通訊以使個體發揮功能。

細胞用來協調其行為的系統開始崩潰並最終停止工作。

慢性發炎

發炎是身體抵抗有害物質(如感染、受傷和毒素)的過程。患有遺傳不穩定或衰老的細胞也可以啟動此過程,導致慢性發炎。

通過啟動對抗傷害的過程,細胞會引發發炎反應,但由於沒有可對抗的感染,這種反應會引起問題。

生態失調

生態失衡是指微生物群或腸道內細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集合的破壞。

隨著微生物群變得不健康,微生物與身體之間的通訊就會出現問題。

資料來源—Carlos López-Otín 等人,《老化的標誌:不斷擴展的領域》細胞 186,2 號(2023 年 1 月 3 日);Venki Ramakrishnan,《我們為何會死:衰老與長生不老的新科學》(Stoughton,2024)

「自己動手 」延長「健康壽命」(「生物黑客技術」)

隨著人類對衰老的遺傳途徑和生化過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出現了一種 「自己動手 」延長「健康壽命」的文化。「生物黑客 」是指那些探索使用現有藥物和保健品來改善「健康壽命」的人,他們的工作主要是在醫療領域之外進行。

最近,調整自己的飲食以改善微生物群的健康已成為一種普遍現象。「間歇性禁食」是一種越來越流行的方法,其目的是誘導「自噬」,即細胞用來清除自身受損成分的「廢物處理系統」。提供血漿輸注療法以促進細胞或組織年輕化(即表觀遺傳再生)的診所變得越來越普遍。這種技術的依據是,研究發現,給衰老的小鼠注射年輕小鼠的血液,可以逆轉生物衰老。然而,這種方法是否能成功應用於人類,目前仍無定論。

許多科學家擔心「生物黑客技術」及其非常規方法被過度炒作。

最有希望

2009 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之一、分子生物學家 Venki Ramakrishnan 在其最近出版的《我們為何會死:衰老與長生不老的新科學》(Why We Die: The New Science of Aging and the Quest for Immortality)一書中,重點介紹了他認為最有前途的 3 種方法:

抗衰老劑

這類藥物針對的目標是衰老細胞—停止分裂的細胞。非癌細胞自我繁殖 40-60次後,細胞分裂就會停止。這些細胞不會死亡,而是進入一種類似僵屍的狀態,即衰老。年輕的身體會通過觸發自毀過程或利用免疫系統來清除這些衰老的細 胞。但隨著年齡的增長,這兩種自然清除過程的效率都會降低。

積聚在體內的衰老細胞會分泌炎症分子,將破壞性化合物滴入附近的組織,抑制附近健康細胞的正常功能。科學顯示,衰老細胞是許多與衰老有關的疾病的根 源,包括癌症、動脈粥樣硬化、骨關節炎、骨質疏鬆症、帕金森症、老年痴呆症和白內障。

作為第一步,科學家正集中研究已被批准用於人類不同適應症的藥物和補充劑,嘗試看看它們是否能清除衰老細胞。據 2022 年 8 月發表在《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上的一篇文章稱,目前正在進行的人體臨床試驗多達 20 項。

幹細胞再生和細胞「重新編程」

另一種方法是利用幹細胞科學的最新發展,對細胞進行再生或「重新編程」。 幹細胞是產生新細胞以再生組織的儲備細胞,目前已廣泛應用於再生醫學。許多科學家正在尋找幹細胞的應用領域,希望能對抗衰老。

研究人員正在尋求對細胞進行「重新編程」,試圖將它們恢復到能夠再生的早期階段。研究發現,血液幹細胞移植可使小鼠壽命延長 20%。

端粒酶重新激活

端粒是每條染色體末端的 DNA 片段。細胞每次複製染色體和分裂時,端粒都會略微變短。當端粒過短或完全磨損時,細胞就會停止分裂,變得衰老。

科學家正致力於重新激活端粒,以防止它們在細胞分裂時縮短。目前已經發現了一種可以延長端粒的酶—端粒酶。這種酶通常只在幹細胞等分裂次數非常多的細胞中活躍,與正常細胞不同。由於人體在衰老過程中會使端粒酶失活,科學家正在探索是否有可能重新激活端粒酶,以防止端粒縮短。

耐心等候總會見到曙光

雖然 Ramakrishnan 對這些對抗衰老的尖端方法持樂觀態度,但在他看來,至少需要幾十年的時間才能創造出必要的成功療法。絕大多數在實驗室、小鼠或其他動物身上證明成功的實驗性藥物,一旦應用到人類身上卻會失敗—即使是那些成功的藥物,也很少能進入市場。

此外,RBC 資本市場有限公司高級生物技術研究分析師 Luca Issi 指出,通過較好的診斷方法、及早的干預措施,以及針對癌症和心臟病等疾病的改進療法,可以大大延長人類的「健康壽命」。

此外,他還斷言,其他領域的生物技術創新也在蓬勃發展,從而能更有效地治療多種疾病。例如,基因醫學領域已經批准多種藥物,該領域主要關注導致疾病的單個基因,並通過操縱這些基因對患者產生影響。迄今為止,獲批的藥物主要用於治療罕見疾病,如脊髓性肌萎縮症和β-地中海貧血症(一種遺傳性血液疾病)。但在他看來,隨著技術的進步,癌症、心血管疾病或眼疾等較常見疾病的治療獲批指日可待。

好的投資?

對「抗衰老」主題的投資可以透過生物技術產業來實施。不過,Issi 指出,最令人興奮的生物技術創新不一定能轉化為最有前景的投資。據 Issi 評估,那些能夠優先考慮未滿足需求和潛在大量患者的疾病,並執行精心設計臨床試驗的公司更有可能成為贏家。

他認為,投資者還應關注競爭格局,以評估特許經營是否可能持續多年。此外,評估其他長期變化和顛覆性力量,例如可能對現有和新興生物技術特許經營權的價值產生轉型影響的技術或法律和監管環境,也是衡量投資是否有前景的關鍵。

隨著人口老化,其他行業的需求也可能會發生變化,這也符合這個主題:

  • 財富管理行業可能會發現自己擁有一批忠實的受眾,這些人需要考慮如何避免在生前耗盡積蓄。
  • 借鏡日本住宅建築商的經驗,不同地區對住宅空間的需求會有變化。據《日本時報》2024 年 5 月報道,日本有 900 萬套空置住房,主要是人口老化造成的。在一些地區,多代同堂的住房需求可能會增加,而在其他地區,單人住宅的需求可能會增長。
  • 生物科學領域的大變革,也可能促進生命科學房地產的需求,即從事生物科學的人士,需要租用更多的實驗室和辦公室。

如此接近,卻又如此遙遠

隨著科學家對衰老的過程有更清晰的認識,「健康壽命」的前景似乎比 20 年前更有希望,這要歸功於大量的努力,包括數百家公司正在探索數十種不同的化合物,以及正在進行的臨床試驗。醫學上的突破是可能的,正如最近針對肥胖症(幾十年來一直無法治療的疾病)的藥物所證明的那樣。

同時,良好的飲食、運動和睡眠似乎是那些渴望健康長壽的人的最佳策略。


本文資料僅供參考用途,並非針對或有意向任何國家/地區的任何個人或實體分發或供其使用,若在這些國家/地區分發或使用本文資料將違反法律或法規,或使加拿大皇家銀行或其附屬公司或組成業務單位(包括 RBC 財富管理)受到任何授權或註冊要求的約束。

本文資料無意作為加拿大皇家銀行任何實體出售或提供任何特定金融帳戶、產品或服務的具體要約,亦無意邀請使用者申請任何特定金融帳戶、產品或服務。加拿大皇家銀行不會在未獲准提供帳戶、產品或服務的司法管轄區提供上述各項,因此 RBC 財富管理業務並非適用於所有國家/地區或市場。

本文所包含的資料為一般性資料,無意且不應視作向使用者提供的專業建議或意見,亦不應視作對任何特定策略作出推薦。本資料中的任何內容均不構成法律、會計或稅務建議。在您根據本資料中包含的任何內容採取任何行動前,建議您先尋求獨立的法律、稅務和會計建議。利率、市況、稅務和法律規定、以及與您的情況相關的其他重要因素都可能有所變動。本資料並非對使用者可能適用之方法或步驟的完整陳述,未有考慮使用者的具體投資目標或風險承受能力,亦無意邀請使用者進行證券交易或以其他方式參與任何投資服務。

在法律允許的最大範圍內,對於因使用本文件或當中所包含之資訊而造成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RBC 財富管理、其任何附屬公司或任何其他人士均不會承擔任何責任。未經 RBC 財富管理事先同意,不得以任何方式重製或複製本資料中包含的任何內容。RBC 財富管理乃加拿大皇家銀行及其附屬公司和分行之財富管理業務的全球品牌名稱,當中包括 RBC 投資服務(亞洲)有限公司、加拿大皇家銀行香港分行和加拿大皇家銀行新加坡分行。如需更多資訊,敬請向我們索取。

加拿大皇家銀行根據《加拿大銀行法》正式成立,其股東承擔有限責任。

® 加拿大皇家銀行之註冊商標。在牌照許可下使用。RBC 財富管理乃加拿大皇家銀行之註冊商標。在牌照許可下使用。版權 © 加拿大皇家銀行 2025 年。保留所有權利。


與我們合作


我們很樂意就您的財務前景展開對話。

相關文章

簡析:賀錦麗和特朗普對相關問題的立場

市場透視 閱讀時間:1 分鐘
- 簡析:賀錦麗和特朗普對相關問題的立場

困擾股票市場的問題

市場透視 閱讀時間:1 分鐘
- 困擾股票市場的問題

生成式人工智能:推動者與採用者

市場透視 閱讀時間:2 分鐘
- 生成式人工智能:推動者與採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