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拉吉:歐洲,是時候向前邁進了

市場透視

歐洲央行前總裁兼義大利總理德拉吉(Mario Draghi) 最近提交了一份全面的報告,以解決歐盟失去競爭力的問題。本文將檢視他雄心勃勃的計劃的可行性,以及對投資組合部署的影響。

分享

26.09.24

Frédérique Carrier
加拿大皇家銀行歐洲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投資策略主管

歐盟重要的技術官員德拉吉最近發表一份長達 400 頁的報告,揭示一項振興歐盟經濟的大膽計劃。德拉吉受歐盟委員會委  託,提出一項讓歐洲更具競爭力的計劃。他在報告中警告,歐洲急需提升增長與生產力,否則可能面臨生存危機。

這項檢討非常必要,因為歐盟自成立以來,其周遭的世界都發生了顯著的變化。1980 年代末,當歐洲單一市場的概念開始 成形時,義大利的經濟規模比中國和印度的經濟總和還要大。過去 13 年,中國轉型為國家補貼的高附加價值製造業,使其逐漸與歐洲競爭,擺脫了傳統上依賴歐洲作為投入來源的局面。歐洲的地緣政治局勢也發生了變化,歐洲安全所依賴的美國,未來可能會更加專注於亞洲和其他地區。

德拉吉認為,歐洲經濟表現欠佳不僅使其落後於競爭對手,生產力增長乏力也導致生活水準下降。他強調,如果沒有重大的政策行動,這些問題—競爭力的喪失和生活水準的下滑—將會惡化,並可能削弱歐洲在世界上的影響力。

歐洲的情況並非一片黯淡,有些產業充滿活力與創新。以製藥業為例,這個擁有悠久傳統的產業正在全球舞台上成功競爭。在科技方面,歐洲在半導體製造設備方面佔有主導地位,並在光刻機方面享有壟斷地位,而這些光刻機是製造最先進半導體晶片的必要設備。它在企業資源規劃軟體方面也處於領先地 位。此外,歐洲也是全球一些最著名的消費品、奢侈品和工業公司的所在地。

但在前沿科技領域,例如人工智能,歐洲的創新步伐卻落後於美國。這實在令人擔憂,因為人工智能技術的進步有可能推動各行各業的進一步創新。

德拉吉在他的報告中特別指出,需要促進「突破性創新」,並與美國和中國建立公平競爭的環境,因為美國的科技公司花費巨額資金,而中國的工業與科技巨擘則由國家支持。

在他看來,創新可以促進經濟和生產力的增長。德拉吉認為,歐洲通常非常擅長基礎科學研究,但卻未能將其轉化為創新和商業化。

雄心勃勃的建議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德拉吉認為在可預見的未來,歐洲每年需要高達 8,000 億歐元的額外投資。這將需要巨大的努力,因為這將使歐盟投資佔 GDP 的比例從目前的 22% 增至 27%,是經過多年下滑後前所未有的追加。換個角度看,歐盟在 2020 年為幫助成員國從疫情的經濟影響中恢復過來而設立的復甦基金總額達到 7,500 億歐元。

德拉吉預計大部分資金將以私人投資的形式提供,但也需要一些額外的公共投資。但如此龐大的金額是一項真正的挑戰。傳統的歐洲模式依賴銀行資金,但這可能不足以達到此目的。銀行可能不願意為開發風險高且前景不明朗的顛覆性技術的公司提供資金。而且歐洲的資本市場缺乏深度和流動性。儘管歐盟協調投資的問題再次浮現,但他的報告並未提及如何克服這些問題。

德拉吉還建議,歐盟應利用其在國防、電訊、能源和金融等領域的規模,這些領域目前都在分散的市場中運作。鑑於新的地緣政治現實,這些行業現在應被視為歐盟層面的戰略行業,並在各國之間無縫運作。目前,不同國家的法規和對喪失國家主權的憂慮妨礙了整合。我們相信,要解決這些挑戰,必須進行深入的結構性改革。

謹慎的反應

歐洲對此報告反應平淡,可能是因為歐洲的兩個大成員國目前缺乏領導力。法國和德國都陷入了政治動盪,似乎無法專注於這個議題。這實在令人失望,因為這兩個國家都應該以這份報告為藍圖,來振興自己的經濟與產業。

德拉吉認為,除非採取措施提高生產力,否則歐洲很可能會經歷緩慢但無可避免的衰退。但是,當中存在問題。過去,歐洲需要面對嚴重的危機,才能團結一致、克服現狀,並採取果敢的行動。為了應對新冠疫情,歐盟進行大規模的聯合借貸,為 7,500 億歐元的復甦基金提供資金,這是歐盟的第一次。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促使歐盟成員國加強團結與合作,以解決安全問題。

將投資增加到所需水平具有挑戰性

歐盟投資佔歐盟 GDP 的百分比,以及德拉吉報告中建議的未來資金水平

The chart shows EU investment as a percentage of EU GDP over the past 20 years, and the projected future investment need through 2026 based on Mario Draghi’s EU competitiveness report. During the period, the maximum investment percentage was 24.3% in 2007. Investment subsequently trended lower, decreasing to a period minimum of 19.5% in 2012. It then trended generally higher, reaching 23.6% of GDP in 2021, before declining steadily to roughly 20% in 2024. The Draghi report suggests investment should grow to 27% of GDP in 2026, nearly three percentage points higher than has been achieved over the past 20 years.

資料來源—RBC 財富管理,彭博

問題是,逐漸喪失競爭力並非緊急事件。迫切性和即時的嚴重性可能無法促使各國政府採取所需的激進、雄心勃勃的措施。

希望最近再次當選的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和她的委員能夠將德拉吉的報告作為經濟議程。畢竟,要求撰寫這份報告的是歐盟執行機構的歐盟委員會。歐盟委員會的 5 年任期至少可以使部分建議措施得以實施。儘管德拉吉的提議可能對一些政府沒有吸引力,因為可能會喪失國家主權,但許多國家在幾十年前建立單一市場時接受放棄一些主權,而這一決定取得了成果。在這背景下,我們認為義大利銀行 UniCredit 最近持有德國商業銀行 21% 的股份,可能意味著銀行業整合新時代的開始。

對投資的影響

歐洲股市並不代表歐洲經濟,而且在過去 10 年間已有顯著變化。如今,歐洲公司的收入有較大比例來自區外,而非區內。我們相信,這些結構性變化及其週期性質,使得歐洲股市最適合主動選股,而非被動投資。

考慮到該地區的國內挑戰,我們長期以來主張關注那些受惠於並推動全球結構性趨勢的世界領先歐洲企業。其中一些例子包括專注於對全球經濟未來至關重要的利基領域的公司,或那些站在最前線為可持續發展挑戰提供創新解決方案的公司。

歐洲擁有很多提供設備和解決方案的公司,我們預期這將是一個多年的資本開支超級週期,其驅動力來自於對結構性趨勢的重大投資,如電氣化、回岸外包和數位轉型,包括人工智能。我們在半導體製造設備、機電工程及工業氣體等利基市場發現具吸引力的長期機會。此外,中國最近宣佈推出貨幣刺激措 施,並提供額外財政支援,近期表現顯著欠佳的中國週期股將會受惠。

在其他方面,我們仍然相信歐洲的醫療保健行業、某些消費品和奢侈品領域,以及金融業存在多個具吸引力的投資機會。

撰文:Thomas McGarrity (特許財務分析師)


本文資料僅供參考用途,並非針對或有意向任何國家/地區的任何個人或實體分發或供其使用,若在這些國家/地區分發或使用本文資料將違反法律或法規,或使加拿大皇家銀行或其附屬公司或組成業務單位(包括 RBC 財富管理)受到任何授權或註冊要求的約束。

本文資料無意作為加拿大皇家銀行任何實體出售或提供任何特定金融帳戶、產品或服務的具體要約,亦無意邀請使用者申請任何特定金融帳戶、產品或服務。加拿大皇家銀行不會在未獲准提供帳戶、產品或服務的司法管轄區提供上述各項,因此 RBC 財富管理業務並非適用於所有國家/地區或市場。

本文所包含的資料為一般性資料,無意且不應視作向使用者提供的專業建議或意見,亦不應視作對任何特定策略作出推薦。本資料中的任何內容均不構成法律、會計或稅務建議。在您根據本資料中包含的任何內容採取任何行動前,建議您先尋求獨立的法律、稅務和會計建議。利率、市況、稅務和法律規定、以及與您的情況相關的其他重要因素都可能有所變動。本資料並非對使用者可能適用之方法或步驟的完整陳述,未有考慮使用者的具體投資目標或風險承受能力,亦無意邀請使用者進行證券交易或以其他方式參與任何投資服務。

在法律允許的最大範圍內,對於因使用本文件或當中所包含之資訊而造成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RBC 財富管理、其任何附屬公司或任何其他人士均不會承擔任何責任。未經 RBC 財富管理事先同意,不得以任何方式重製或複製本資料中包含的任何內容。RBC 財富管理乃加拿大皇家銀行及其附屬公司和分行之財富管理業務的全球品牌名稱,當中包括 RBC 投資服務(亞洲)有限公司、加拿大皇家銀行香港分行和加拿大皇家銀行新加坡分行。如需更多資訊,敬請向我們索取。

加拿大皇家銀行根據《加拿大銀行法》正式成立,其股東承擔有限責任。

® 加拿大皇家銀行之註冊商標。在牌照許可下使用。RBC 財富管理乃加拿大皇家銀行之註冊商標。在牌照許可下使用。版權 © 加拿大皇家銀行 2025 年。保留所有權利。


與我們合作


我們很樂意就您的財務前景展開對話。

相關文章

簡析:賀錦麗和特朗普對相關問題的立場

市場透視 閱讀時間:1 分鐘
- 簡析:賀錦麗和特朗普對相關問題的立場

困擾股票市場的問題

市場透視 閱讀時間:1 分鐘
- 困擾股票市場的問題

生成式人工智能:推動者與採用者

市場透視 閱讀時間:2 分鐘
- 生成式人工智能:推動者與採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