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美國股票回報率:卓越表現

市場透視

我們重點分析了美國股市在 2024 年表現優異以及投資者願意接受溢價估值的 5 個重要原因。我們還就 2025 年的投資環境以及如何進行投資組合部署提出看法。

分享

01.09.25

Kelly Bogdanova — 三藩市(舊金山)

2024 年,標普 500 指數繼續上漲,連續第 2 年取得 20% 或更 高的回報率。自 2022 年 10 月牛市開始以來,包括股息在內的總漲幅達到 70.1%。

此外,在過去 8 年中,標普 500 指數有 6 年取得高於平均水平的年度回報率。

2024 年是標普 500 指數又一個強勁的一年

U.S. equity return chart 1

資料來源—RBC 財富管理、彭博;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的每日數據。23.3% 的回報率不包括股息,連同股息在內為 25%。

經濟增長遠超預期

經濟強勁是大多數美國主要指數及投資風格再次取得高於平均增長的重要原因。

華爾街經濟學家在 2024 年初對 GDP 年增長率的預測僅為 1.2%,勉強高於所謂的「停滯速度」。但經濟勢頭逐月增強,到 12 月時,預測值達到 2.7%,高於平均水平。(2024 年第 4 季 GDP 增長結果將於 1 月底公佈。)

全年就業情況穩健,工資增長快於通脹,消費開支穩步增長,服務業顯著擴張。製造業是主要滯後行業,但僅佔國內經濟活動的一小部分。

大多數美國主要指數及投資風格在 2024 年的回報率高於平均水平。

重要指數及投資風格的全年總回報(包括股息)

U.S. equity return chart 2

* 60/40 投資組合基於 MSCI 全球指數和彭博美國綜合指數。「股息貴族」基於標普 500 股息貴族指數。
資料來源—RBC 財富管理、彭博,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的數據。

然而,年底出現了一些波動,並蔓延到 2025 年。繼美聯儲於 12 月初發表鷹派言論後,股票市場人士一直密切關注國庫券收益率的上升。

儘管 RBC 的經濟學家和大多數其他人都預計 2025 年的 GDP 增長將會持續,但現在人們正在激烈討論國庫券收益率上升到什麼程度才會損害經濟和股市。雖然沒有明確的界限,但我們認為,如果 10 年期國庫券收益率接近或超過 5%,標普 500 指數和其他主要美國股指可能會進一步回落。

對人工智能前景的熱情

雖然 11 個標普 500 行業中有 7 個在 2024 年取得可觀的兩位數回報,但市場再次由人工智能主題的股票主導,即「七大」科技股(Alphabet、亞馬遜、蘋果、Meta、微軟、英偉達和特斯拉)和另一家人工智能股票博通(Broadcom)。

英偉達生產世界上最強勁的人工智能晶片,全年股價飆升 171%,對標普 500 指數的回報貢獻遠遠超過其他任何股票,佔該指數漲幅的 22%。

其他 6 隻股票佔標普 500 指數全年回報的 33%。剩下的部分由該指數中的其他 511 隻股票貢獻。

一小部分股票佔年度收益的很大一部分

使標普 500 指數在 2024 年佔總回報率達 25% 的各類股票

U.S. equity return chart 3

* 對標普 500 指數總回報率貢獻最大的 6 隻股票(從最大到最小)分別是:蘋果、亞馬遜、Meta Platforms、Alphabet(兩種股票類別)、博通和微軟。
** 2024 年期間,標普 500 指數中有 518 隻股票(Alphabet 只計算 1 次);少數股票僅在該年度的部分時間被納入指數。
資料來源—RBC 財富管理、FactSet;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的年度總回報數據(包括股息)

據彭博行業研究(Bloomberg Intelligence)估計,在 2024 年,6 大人工智能公司在科技方面投入超過 1,650 億美元的資本開支,比 2023 年已經很高的水平再增加 50%。這筆開支讓人們對未來收入和盈利增長持樂觀態度。

我們認為人工智能是科技領域的一次重大飛躍,相信多個行業都能從中受益。但華爾街在評估突破性科技時往往過於樂觀,而長線贏家可能與最初領跑者有所不同。

此外,在 2024 年公司電話會議上,人們開始對已經投入的大量資本的未來潛在收入和收益回報抱有「拿出證據來」的態度。當分析師向管理團隊追問答案時,得到的答覆大多含糊不清。我們認為,2025 年及以後,人工智能的投資回報率將受到更多關注。

減息以及通脹率下降

美聯儲減息和通脹率進一步回落也有助於 2024 年的股市。從 9 月到 12 月,美聯儲將基準利率下調了 1 個百分點(100 個基點)。消費物價指數從年初的 3.4% 下降到 11 月的 2.7%。在此背景下,股市人士普遍認為已戰勝通脹。這 2 個因素共同推動了大批行業在年內反彈。

然而,最近幾週有跡象顯示,股市人士正在重新考慮。人們擔心通脹率至少會長期保持在美聯儲 2% 的目標之上,或者通脹率可能會上升,特別是如果即將上任的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過於激進的話。

2024 年,除 1 個行業外,其他行業均上漲,延續了牛市行情

普 500 指數和板塊總回報率(包括股息)

U.S. equity return chart 4

資料來源—RBC 財富管理、彭博;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的數據。

盈利增長預期出現逆轉

通常,標普 500 指數的盈利增長預期在年內會有所下跌,但 2024 年卻出現上升,儘管年初時大多數策略師認為盈利預期過高甚至過於樂觀。

但人工智能股票再次扮演了重要角色。

從 2023 年 6 月到 2024 年底,6 大人工智能股票的 2024 年盈利增長預期幾乎增長了 33%,而同期標普 500 指數中其他股票的預期則下降了 5.7%。

我們認為,3 大類股票(最大的人工智能股票、其他科技股和標普 500 指數的其他股票)的盈利預測趨勢,將在 2025 年整體標普 500 指數和行業回報率的形成中發揮關鍵作用。

就目前情況而言,市場普遍預測其他科技股的盈利增速將略高於最大的人工智能股,且這 2 類股的盈利增速都將超過市場其他板塊。然而,正如以往的情況一樣,隨著時間推移,對不同股類的增長預期可能會發生很大變化。

大選帶來的樂觀情緒

在特朗普贏得大選以及共和黨橫掃國會之後,標普500 指數和其他主要指數均擴大了漲幅。投資者認為,個人的低稅率可能延長,某些領域的稅率可能再降低一些,而對於國內製造商來說,企業稅率至少可以維持在低水平或進一步降低。對放鬆管制的樂觀情緒也推動了這一趨勢。

去年,股市基本無視特朗普的其他主要政策建議,例如提高關稅和驅逐非法移民出境,但這兩個話題在年底前開始有更多考慮和討論。

雖然華府的政策很少是決定經濟結果和股票市場回報的主要因素,但我們認為股市人士將在 2025 年比以往更加關注這一話題。

深思熟慮的方法

在現階段,RBC 資本市場預計,2025 年標普 500 指數將取得中個位數增長。估值已經過高,投資者情緒指數也日益虛高,這顯示,在未來一年,全球均衡投資組合中股票的適當配置應達到但不應超過長期目標配置。我們建議採取「警惕、謹慎,但仍繼續投資」的策略。

如欲了解更多關於今年的觀點,請參閱我們的《全球透視 2025 年展望》全文。


本文資料僅供參考用途,並非針對或有意向任何國家/地區的任何個人或實體分發或供其使用,若在這些國家/地區分發或使用本文資料將違反法律或法規,或使加拿大皇家銀行或其附屬公司或組成業務單位(包括 RBC 財富管理)受到任何授權或註冊要求的約束。

本文資料無意作為加拿大皇家銀行任何實體出售或提供任何特定金融帳戶、產品或服務的具體要約,亦無意邀請使用者申請任何特定金融帳戶、產品或服務。加拿大皇家銀行不會在未獲准提供帳戶、產品或服務的司法管轄區提供上述各項,因此 RBC 財富管理業務並非適用於所有國家/地區或市場。

本文所包含的資料為一般性資料,無意且不應視作向使用者提供的專業建議或意見,亦不應視作對任何特定策略作出推薦。本資料中的任何內容均不構成法律、會計或稅務建議。在您根據本資料中包含的任何內容採取任何行動前,建議您先尋求獨立的法律、稅務和會計建議。利率、市況、稅務和法律規定、以及與您的情況相關的其他重要因素都可能有所變動。本資料並非對使用者可能適用之方法或步驟的完整陳述,未有考慮使用者的具體投資目標或風險承受能力,亦無意邀請使用者進行證券交易或以其他方式參與任何投資服務。

在法律允許的最大範圍內,對於因使用本文件或當中所包含之資訊而造成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RBC 財富管理、其任何附屬公司或任何其他人士均不會承擔任何責任。未經 RBC 財富管理事先同意,不得以任何方式重製或複製本資料中包含的任何內容。RBC 財富管理乃加拿大皇家銀行及其附屬公司和分行之財富管理業務的全球品牌名稱,當中包括 RBC 投資服務(亞洲)有限公司、加拿大皇家銀行香港分行和加拿大皇家銀行新加坡分行。如需更多資訊,敬請向我們索取。

加拿大皇家銀行根據《加拿大銀行法》正式成立,其股東承擔有限責任。

® 加拿大皇家銀行之註冊商標。在牌照許可下使用。RBC 財富管理乃加拿大皇家銀行之註冊商標。在牌照許可下使用。版權 © 加拿大皇家銀行 2025 年。保留所有權利。


與我們合作


我們很樂意就您的財務前景展開對話。

相關文章

簡析:賀錦麗和特朗普對相關問題的立場

市場透視 閱讀時間:1 分鐘
- 簡析:賀錦麗和特朗普對相關問題的立場

困擾股票市場的問題

市場透視 閱讀時間:1 分鐘
- 困擾股票市場的問題

生成式人工智能:推動者與採用者

市場透視 閱讀時間:2 分鐘
- 生成式人工智能:推動者與採用者